16/05/2024

同性平權之路:從《從今以後》、《我在這裏等你》,同性伴侶背後不為人知的眼淚和辛酸

  • 加入最愛專欄
  • 收藏文章
  • Ayu 阿愚

    Ayu 阿愚

    曾任職傳媒行業,不學無術,筆耕半生才悟出「識人好過識字」的大道理。患有輕度社交障礙,依靠與異性溝通來緩和不安情緒;習慣在單身主義與渴求歸宿的兩極中矛盾穿梭。

    我單身但我快樂

    逢周三更新

  不得不承認,同性題材的影視作品確實是一股風潮。

 

  早陣子我的好幾個社交帳戶,都被台劇《關於未知的我們》瘋狂洗版;當中所說的「我們」,並非外人,而是一對無血緣關係的兄弟,故事描述了他們從親情變成愛情的種種掙扎與堅持。

 

  同樣由台灣出品,準備於月中在港上映的《我在這裏等你》,則由我們熟悉的劉俊謙出演,片中將與另一位男主角范少勳上演一場浪漫邂逅。

 

  很高興同人作品經已確立了非常穩固的市場,單就亞洲地區,泰國、韓國、日本或台灣都已出產了多對非常知名的螢幕情侶。看見他們俊朗的外形,差點讓我們忘記人會變老,以為時間會永遠定格在最唯美的一刻。然而現實是,他們最終也會像港產片《叔.叔》那樣,一步步走到暮年,兩副皮囊衰老鬆弛,叫人不敢直視。但就算任何年紀、任何性別,他們和她們也合該保有愛和被愛,以至被世人尊重的權利,不是嗎?

 

  繼《叔.叔》之後,導演楊曜愷拍攝了以女同性戀人角度出發的《從今以後》。這次故事的軸心,不再是暮年戀人進退維谷的感情關係,而是從死亡的角度去探討同性戀人社會權益等問題。

 

  從小到大,長輩總告誡我們不要隨便跟男友同居,因為「女人好蝕底」;無名無份,分手後甚麼也得不到;結婚離婚,起碼可以分他一半身家。那時我很不屑這種想法,總覺得以保障為前提的婚姻雜質太多。長大後才明白,結婚的同途有時不在於關係本身,而是在於危難面前,我們需要行使它所賦予的法定身份和權利。

 

  活在依然不承認海外同性婚姻的香港,過去就曾有註冊同性伴侶以配偶身份申請公屋及居屋時,因被房委會拒絕而向法庭申請司法覆核。從敗訴、上訴、上訴被駁回,以至最近再次成功向終審法院申請上訴,律政司顯然無意讓步。

 

  不以配偶身份享用社會福利,就等於沒有平權的需要嗎?

 

  《從今以後》的大綱,就是建基於同性伴侶突然身故,在沒訂立遺囑的情況下,其另一半日後所面對的種種困難。房子在她名下,自己卻不是合法遺產繼承人,我就要被趕離這個家了嗎?我一直以為與她的親友感情要好,沒有她作為橋樑,親友們會把我看成「家人」還是「外人」?

 

  失去老伴已經難過,但原來這數十年來的相伴,在欠缺法律認可之下,只淪落成「室友」關係,最終或會被趕離這個同住數十年的愛巢。更壞的狀況,有些人甚至被對方的親友阻止出席喪禮,亦不肯將亡者的安息地告之。

 

  就是愛人而已,為甚麼他/她們的情路特別崎嶇?當然,我們清楚知道背後答案。

 

  沒有人知道平權的路還有多漫長,我只期望他/她們所得到的關注,可以超脫小說、劇集和電影的層面,願所有戀人最終都能夠以他們最舒適、最安心的方式相愛到底。

 

 

 《經濟通》所刊的署名及/或不署名文章,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《經濟通》立場,《經濟通》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。

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「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」大獎► 了解詳情

我要回應
You May Also Like

放大顯示
名廚食譜
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

  • 生活
  • DIVA
  • 健康好人生
專業版
HV2
精裝版
SV2
串流版
IQ 登入
強化版
TQ
強化版
MQ